close


 


尋找「吳鳳」---神話與事實之間(1)


 


                               駱芬美 


                               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第一次認識「吳鳳」是在我讀小學(大約民國50幾年)的時候,那是在學校的安排下,全校的學生在鎮上唯一的戲院看的電影。


    電影中的「吳鳳」身任阿里山的通事,為了革除原住民出草馘首的習俗,應允原住民說:有位披著紅衣紅帽,騎著白馬的人出現時,他們就可以射殺他,將他的頭顱取下。


然而當原住民射殺了這位吳鳳所承諾的披著紅衣紅帽,騎著白馬的人,就在靠近身旁,拉下紅帽之際,才發現這人竟然就是他們最尊敬的通事吳鳳。


因著吳鳳的「成仁取義」,最終讓原住民的馘首習俗革除了。


這樣的影片,加上課本中的陳述,成了小學時期的我的吳鳳印象。


當然「吳鳳」成仁取義的故事也在和我同世代的人腦中烙印了下來。


 


但是如此一位「成仁取義」的偉人,隨著民國76(1987)714日台灣解嚴後,地位卻節節下降。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被拆毀;吳鳳故事由課本中刪除;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等。[1]


究竟「吳鳳」是否真有其人?為什麼他曾經被吹捧成義人?但又為何被貶抑?


今天的節目,我就要帶著各位聽眾去尋找「吳鳳」------


 


    尋找「吳鳳」?要到那裏找?


    去嘉義!因為在嘉義還留有很濃厚的「吳鳳」的味道!今日嘉義地區部分街道、學校之命名與其有關,如:成仁街、吳鳳北路、吳鳳南路、吳鳳技術學院等等。更特別的是,在嘉義,吳鳳還是個「神」,有多(?)個祭祀吳鳳的祠廟[2]


    而在所有祭祀「吳鳳」的廟中,最重要的一座是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據說這裏是當年吳鳳「捨生取義」「成仁取義」的地方。


    上星期五(1119)我就特地南下到嘉義縣中埔鄉的吳鳳廟,親臨事件現場-----


    沿北二高南下,從中埔交流道下,沿著18號公路,往阿里山的方向前進。先看到「吳鳳公園」,再往前走,看到「中華民俗村」及「吳鳳廟」的大招牌,左轉進去。


    廟前有很大片的停車場,遊客相當稀少(當天只看到兩車來去匆匆的大陸遊客,及兩三對,像我和我老公般悠閒的人)(看來這個廟生意不太好)


    廟的大門,寫著「阿里山忠王祠」--------



 


 


 

            進了大門,是個大庭園,然後是祭祀吳鳳的正殿,正殿門口的上方,寫著「吳鳳廟」,更上方則有一匾額,是由嚴家淦總統於民國45(1956)所題「仁必有勇」。正殿內供著吳鳳畫像和騎馬神像,正上方則是蔣中正總統於民國41(1952)「舍生取義」的大匾額。--------





 


 



 


 


 


    值得玩味的是,吳鳳究竟是何方神聖?又如何變成所謂的「阿里山忠王」?


 



 


 




 

 

 





 


[1]黃宏文《吳鳳和廖添丁傳說之人物形象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6月。P.80




[2] 黃宏文《吳鳳和廖添丁傳說之人物形象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6月。P.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