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有時差嗎?


 

駱芳美

 

 

September 13, 2011 06:00 AM | 3909 次 | 0  | 19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每次旅行,友人總會關切:「你有時差嗎?」其實會出現「時差」的情況可是不勝枚舉,這怎麼說呢?

年終夜晚,家人們各自到朋友家跨年,我趁午夜前返家,正趕上收看到電視興高采烈的跨年活動。算算家鄉正是正月初一,便撥個電話回去拜年。婆婆接了電話,對我「新年快樂」的道賀,似乎有些錯愕。愣了一下,才似有所悟的回應:「喔!這是『你們』的新年,『我們』不慶祝的,『我們』的新年還沒有到。」掛上電話,記起公婆是依循舊曆過日子的,這個北美欣喜歡度的新年,對老家的公婆並沒有特殊的意義。

        相反的,在農曆的新年婆婆忙碌地準備迎接新春時,住在北美的我們卻必須有人提醒,才會記得在新春那天打電話向老人家拜年。婆婆總會問道:「是否備妥新春佳餚?新年過得如何?」殊不知這個故鄉的重要節日,在毫無新年氣氛的美國,除了勉強湊合的一頓年夜飯外,已像「南橘北枳」般,失去原先的味道了。當我們因舊曆年興沖沖地向美國友人道賀「新年快樂」時,他們雖會禮貌性地回應一聲「恭喜」,卻無法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我們的快樂。而最無奈的是,當台灣的新春氣息從電話那頭傳來,自己卻正趕赴上班面對煩忙的一天時,那種時差的感慨可是五味雜陳的。

        婆婆對時日的計算是遵循農曆,而我則偏好陽曆,所以每當我給孩子們過生日時,婆婆總會表示其實那天並不是他們「真正」的生日,然後便如數家珍地把這幾個孫子的農曆生日與時辰數算一遍,每個人的年紀在婆婆的口中都大了一歲。也因為有兩種年曆可以遵循,所以必要時,每個人都有兩個生日可以過,報年紀時也可以按需要而伸縮。

       有趣的是,我與老公雖是同歲,但按婆婆採用不同年曆計算年紀的算法,老公比我大一歲。拜時差之賜,我無端年輕些許,老公因多了一歲更有大丈夫的氣概。

        稀奇的是,原本我與雙胞胎姊姊的出生時辰只差十五分鐘,但因分住台灣與美國,我們的差距卻延長為十二個鐘頭。每年姊姊生日都先過一半了,才輪到我過,要向彼此祝賀生日快樂,還得等到兩邊時間的交集點才能做到,不過她也常藉此地利之便善盡「先知」的職責。

         又記得要邁入公元二○○○年時,很多人有Y2K的恐慌,家姊就在台灣邁入那一年的時刻,打電話以過來人的身分,向還留在一九九九年的美國小妹報平安,要我放心的跨年。這種時差其實是不錯的,讓我的人生步伐,因有家姊前路的打點而更加穩妥。

        看來,「時差」只是立足點與看事情角度的不同而已。把眼光放寬,多些彈性,會發現有些時差也是不錯的。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http://worldjournal.com/bookmark/154098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nmei 的頭像
    fenmei

    fenmei的部落格

    f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