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老媽
駱芳美
本文原載於2010年6月18日世界日報家園小品
有人說如果五指併攏,指間有縫的人,較易漏財。我的母親就是一例,在她的一生中,慷慨無私的愛從不間斷的,從她指縫間流露出去。
印象中,有人送禮時,母親總是推三阻四不肯收受。年幼時不知其中道理,總希望她能收下,好讓我能享受拆禮物的滋味。長大後才明白,很多送禮者是感念生病時在我們家診所得的醫治,但經濟並不寬裕,母親不願意收禮物免得對方破費。但偶爾她會因盛情難卻而收下,卻不准孩子去拆,理由是有人會比我們更需要那些禮物。果然不久後,禮物就被慷慨的母親送走了。
母親生平最大嗜好是服飾,我們姊妹小時就常被打扮得像花蝴蝶般的,甚是可愛。不過我們真正享受每套服裝的時間並不長,因為所居住的小鎮多數人的生活較清寒,慷慨的母親因心疼別家孩子未有像樣的衣服好穿,所以經常不等到我們穿不下,只要見我們不常穿時,就把衣服送出去了。即使她自己心愛的衣服,也會不吝於送給需要的人。
類似的情形也常發生在飲食上。孩提時的我們總難免貪吃,尤其是見著好吃的食物總想多吃幾口,見母親把我們愛吃的食物送人,不免要嘀咕一番,母親總會提醒我們夠吃就好,有多的就應該與別人分享。尤其是在過節蒸年糕或包粽子時,看著好大塊的年糕及一串串的粽子,被慷慨的母親一份份的送出去,無知的我們都心疼得想把這些食物藏起來,自己享用。
在自家診所裡負責收費的母親,更是如此。因為與父親共同抱持著行醫是要服務鄉梓而非發財的心願,每當病患付費時面露難色,不等對方開口,母親就先把費用打了好幾折。如果見病家仍有困難負擔,她就安慰對方不要煩惱醫藥費,先把藥拿回去,身體療養好再說。即使是與父親千里迢迢到病人家看診,也常因憐恤對方生活清苦,而免費給予義診。
慷慨的個性使母親在鄉里間備受喜愛,也因如此,鄉親們對我們一家人都相當照顧。經常有人送來自種的蔬菜水果;我與姊姊的功課需要人指導,鄰近一位老師便熱心義務幫忙;想學開車,鄰家長輩二話不說就將車開來,親自當我的教練。而當媽媽離世後,鄰里們更加倍的把母親對他們的愛,回饋到爸爸身上,平日噓寒問暖、陪他共話家常、年節送來應景美食,及給予必要的協助等,讓爸爸寂寞的心得著慰藉。難怪爸爸常說:「你母親在鄰里間投資愛所生的利息,都讓我獨享了。」
感謝母親,以慷慨無私的付出,為我們樹立了愛的榜樣。享受著她撒下的愛所結的果實,我們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
© worldjournal.com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