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逢自是有緣


 

駱芳美

June 26, 2009 12:00 AM | 2125 次 | 0  | 3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離家越遠,漂泊越久,就越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因緣際會,其實是需要一點緣分的。

之一

        寒假返台,拜訪台東大學的友人,雖在辦工作坊卻也抽空接待我們。才進系館,有人叫我老師,心想離開台灣教育界已十幾年,且我的雙胞胎姊姊在台灣教書,被認錯是常有的事,便一口否認。誰知她不肯罷休地再次確認,並斬釘截鐵的敘述著我們曾有過的交集,終於讓我從記憶中抓回屬於我與她在實踐大學的師生情誼。巧的是她畢業後到台東教書,與友人夫妻倆因興趣相投成為辦工作坊的夥伴,專責飲食安排。忙裡偷閒中我們敘舊著,試著填補別後彼此關係間的空白。興奮間,我感謝上蒼巧妙的將我的學生與在美國認識的友人拉在一起,造就了我們這次的重逢。


之二

        與學生敘舊後,見一位學員往我的方向走來,覺得很面熟卻叫不出名字,便不斷比手勢引她注意,旁邊的人看出端倪,因記得我與學生重逢的事,便問她是否與實踐有關。她點點頭向我走近,幾乎是同時,我們認出曾是同校同社團。回憶過往,當年舞姿曼妙的她告訴我如何在所熱愛的舞蹈上繼續精進,我則分享著自己在輔導工作上的執著。當年穿著白紗禮服告別校園,居然30年後繞過大半個地球後,在台東這個不屬於她或我的地方碰上。



之三

         實踐文化團來訪,身為校友理當去捧場。

         看完表演後與鄰座夫妻打招呼,獲知他們是隨團來的教授,基於禮貌我報出姓名,沒想到對方的反應是:「原來是你,難怪這麼面熟。」定睛一看,才發現眼前的這兩位竟是我彰化師大的老師與師丈。他們退休後到實踐教書,此行學校請師丈隨團督導,並應允太太可以同行,卻無巧不成書的讓我們20幾年前的師生情緣,在千山萬里外得以再敘。與他們分享的溫馨與幸福感,讓我頓覺迢迢千里外的故鄉似乎就近在咫尺。


之四

        一位學生在我家園電子版的文章下留言,我好奇的與對方聯絡,隔天收到回音及兩張當年的照片,且將自己圈起來,好讓我能將名字與臉蛋配起來。

        看著照片,我想起了這位我第一年教書的學生,而當年初為人師的模樣、與她們經歷過很多的第一次,也歷歷浮現眼前。讀著她分享著來美後的成長,從懵懵的留學生,到歷經挫折中仍義無反顧的在學業與事業路上往前衝去,如今不僅成家,並在事業上闖出一片天空的奮鬥史,我不禁要感謝家園版的牽引,讓我們師生有機會在20多年後隔空相逢,分享屬於我們的從前及別後的成長。




之五

 

 

        「你記得我們小時候通過信嗎?你還有徐捷源老師的消息嗎?」

        這是因發表文章所得到的另一個驚喜。接到信後急忙與雙胞胎姊姊在我們共同的記憶中,蒐尋這個來信者的名字與我們曾有過的交集。「想起來了」,姊姊說。國二時我們喜歡的徐老師轉教對方學校,而她將受教心情發表在國語日報,因著共同的老師,我們通起信來。沒想到近40年後與能這位未曾謀面過的友人再次交集,不僅感念她這麼珍惜我們之間短暫的情誼、欣慰於知道當初那個國語日報的小作者如今晉身為報社負責人,審視著我倆的成長,讓我更感念徐老師的化育之功。

        半年中五次的偶遇與相逢的甜美,讓我不得不相信「相逢自是有緣」的哲理。我相信是緣分引領著我與舊識們交集天涯,也相逢海角。

        在這經濟風暴的時代,人們忙著憂慮投資報酬風險;相反的,也有人提醒我在人生過程中不要忘記在友情帳戶多存放一些友誼資金,並投資只漲不跌的友誼股。也許我們都怕窮,但只要我們願意隨時在與人互動時做真誠的投資,套句目前最流行的話,至少我們是「窮得只剩下愛與友情」。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nmei 的頭像
    fenmei

    fenmei的部落格

    f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