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史話》福爾摩沙真面貌 (之二) ...  ──官商勾結促成荷蘭占台收藏 分享 2013-6-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5| 評論數: 0


 


駱芬美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76388


 


摘要: 你以為,1624年,荷蘭人積極且主動地占領台灣。事實是,荷蘭人來台灣,是明朝官商勾結的分配結果。


 






        1624年是台灣歷史上很關鍵的一年,這一年,荷蘭人來到台灣,開始長達38年的統治。多數人以為荷蘭人是積極主動地占領台灣,其實他們原本計畫進占澳門、澎湖,沒能成功之後,才不得不選擇來到台灣。


         17世紀時,歐洲市場大量需求中國的生絲和瓷器,貿易獲利很可觀,荷蘭人想盡辦法要和中國建立聯繫管道。


荷蘭人屬意澎湖


        1612年,高等商務員科恩率領兩艘船抵達萬丹(印尼爪哇島最西端的貿易重鎮)後,繼續前往雅加達,後來科恩成為荷蘭在萬丹與雅加達的商館館長。對荷蘭人來到台灣,他任內的決策頗具關鍵性因素。


      為了對付占領澳門的葡萄牙人與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科恩和英國合作,各派5艘船,以日本平戶為基地,在台灣海峽與菲律賓之間巡行,以阻止西、葡的船隻前往日本貿易,也阻擋中國船隻前往馬尼拉經商。


        於是馬尼拉的西班牙人主張在台灣設立基地,以便突破荷蘭和英國的海上阻攔,和中國進行貿易。


        科恩得到消息後,為了避免讓西班牙人在中國貿易上先馳得點,很快命令雷爾生組成艦隊,攻占澳門或澎湖,並先到台灣尋找良港。


        當時荷蘭人比較台灣和澎湖,除了澎湖的港口更適合讓船貨轉運或停泊的因素之外,對於由巴達維亞、暹羅(今泰國)出航往來台灣與日本的荷蘭海船來說,澎湖更是重要的中繼站;再者,澎湖距離中國較近,可以阻截馬尼拉的西班牙人、澳門的葡萄牙人與中國、日本間往來的商船。就商業據點的選擇而言,荷蘭人認為台灣不如澎湖理想。


        澎湖除了漁產之外,沒有生產製造日用品,荷蘭人只好在廈門附近海岸尋找補給和貿易機會,甚至搶劫中國船隻或登陸打劫村莊。


        雷爾生到澎湖,畢竟不是來打家劫舍的,於是到福州見巡撫商周祚希望進行貿易,商周祚卻要求荷蘭人先離開澎湖,才能與中國進行貿易;雷爾生表示沒有權力決定撤離澎湖,更要求中國船隻不可以到馬尼拉與西班牙人貿易。最後雙方約定,由中國派人到巴達維亞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交涉,但是談判還沒開始,福建、澎湖已經開打了。新任福建巡撫南居益一上任就下令沿海實施戒嚴,要趕走荷蘭人。


        接著南居益發動第二次進軍,雷爾生仍不願撤出澎湖;第三次進軍時,便以火砲包圍荷蘭人。雷爾生只好請示巴達維亞要求撤出澎湖,並多次請辭,荷蘭東印度公司於是派宋克前來接替,宋克到達澎湖時,明朝官兵很快從4000人增加到一萬人,船隻由150艘增為兩百艘;荷蘭官兵不到一千人,其中有100多人是少年。宋克要求進行和平談判,但是明軍已準備兵分三路進攻荷軍,眼看一場戰爭即將爆發,這時,關鍵性人物李旦神奇地出現了……


        李旦是當時最大的貿易走私業者,抵達澎湖後,先和荷蘭人商定談判條件,再與福建總兵俞咨皋談判,他提出「荷蘭人從澎湖撤走,但福建當局應該允許荷蘭人到台灣貿易」的意見。當時澎湖屬於中國領土,台灣還是化外之地,不是福建官員的責任區,因此福建官員很快同意了這個方案,和荷蘭簽訂《明荷議和》,內容是荷蘭退出澎湖後,可以占領台灣,明朝官方沒有異議;荷蘭人可以到中國通商,中國商船也可以到台灣、爪哇與荷蘭人交易。


        這個戲劇性轉折看似經過荷蘭人與明朝正式協議,其實沒有經過明朝廷的認可,而是福建地方官員為了盡快讓荷蘭人離開澎湖,找李旦說服荷蘭人到台灣,因此有人將李旦稱為「左右台灣命運的商業鉅子」。


福建地方官賣台


        李旦與荷蘭人早在日本就建立了商務關係,在台灣、日本、福建的三角貿易中,也是一方之霸。之前福建總兵俞咨皋即曾透過李旦的影響力,不讓日本商人與中國海商到澎湖和荷蘭人做生意,使荷蘭人孤立無援;這次更透過李旦讓荷蘭人撤出澎湖到台灣去。現在回頭看,荷蘭人占領台灣,福建地方官應負起直接責任。


        李旦介入談判時,向荷蘭人分析情勢,建議荷蘭人據守台南安平港,因為雞籠和淡水不是優良的船泊停靠地,且附近番人很凶惡,雖然有金礦,但中國人不會說出金礦的產地。他的話影響荷蘭人選擇到台灣南部,也是台灣歷史從南向北發展的原因。


        李旦之所以積極協調,力促荷蘭人放棄澎湖,帶有私人利益的因素。他屬於漳泉海商,菲律賓是其主要貿易地區,荷蘭人占據澎湖之後,堅持「不准中國商船到馬尼拉」條款,使他在台灣、日本、福建的三角貿易受到影響,若能讓荷蘭人放棄這個條件,最大受益者正是李旦等海商。後來荷蘭人來到台灣,甚至完全要依賴李旦的仲介,才能取得中國的生絲。


        民間海商竟然可以介入國家重大事務,可見明朝地方官商勾結情況之嚴重。但也正因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官商之間才積極合力地促成荷蘭人在台灣落腳!荷蘭人與台灣的關係竟在這種前提下連結,如今看來不免令人心生感觸。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