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身為父母親的人,都希望能有個聰明的小孩


文章中的美國母親,領養個有問題的孩子


卻是無怨無悔,讓我來分享這個故事給大家


原文來自-----


http://worldjournal.com/bookmark/7163534


 




他不笨他是我兒子


 

駱芳美

 


April 22, 2010 12:00 AM | 5365 次 | 0  | 35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每個母親都希望有聰明伶俐的子女,但我學生的母親麗莎,領養的韓國男孩,卻有自閉症。20多年來,一路伴他走過,麗莎感恩地說:「這孩子為我開啟豐盛的學習之旅,是上帝賜我的寶貝。」

        兒子一、兩歲時就顯現出超人的記憶力,看運動節目後即過目不忘。但漸漸地,她發現兒子常無視於他人反應,一人在自言自語,加上好動及無法專心的症狀,甚覺有異。尋求專家診治,被診斷是過動症。後又因兒子甚少與他人眼神接觸,且難適應環境轉變,經診斷發現是輕度自閉症。

        那時很多人對自閉症不了解,常因她兒子無法克制的哭鬧或過度的脾氣反應,怪罪她管教不利。想尋求協助,訓練社交技巧的機構卻在遠地。為此,身為護士的她,決定參考相關資料設計課程,來幫助兒子與其他需要的人。她以畫有各種情緒的卡片及聲音,幫助孩子辨識不同情緒所代表的意義,訓練他們與他人眼神接觸、溝通與等待的技巧。這些常人輕而易舉即可學會的人際行為,對自閉症小孩卻是艱鉅項目。儘管進步緩慢,難免讓她沮喪,但基於愛,她矢志訓練課程要持續下去。

        學校方面,雖然她兒子記憶力不錯,但推理與應用方面的課程卻相當費力。在學校常會遇到突發的人際狀況,如何應用社交訓練學到的技巧,是相當大的挑戰。為了讓兒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她積極與學校配合,讓學校相關人員了解兒子的症狀與特殊需要,設定適合的個別教學目標。在高中作定向選擇時,很多類似情況的父母,會選擇讓孩子以學會自立生活為主,但她相信兒子的學習潛能,鼓勵他繼續升學。

        於是,兒子在高中多留一年,接受生活技巧訓練,並到社區學院修習進階的高中課程,以學習適應大學生活。她並循序漸進地訓練兒子如何與教授溝通,解釋自己的情況,以及爭取必要的協助。一年的訓練與緩衝,使兒子高中畢業後,到學院就讀時有較好的適應,最後終於完成學院課程,並進入大學繼續就讀。

       我問她為何對一個有問題的領養孩子如此用心時,麗莎不加思索地告訴我:「領養兒子時,就允諾視他如己出,給他一個豐碩的成長環境。」多年來她一本初衷,盡全力地協助兒子發展潛能,全心支持與鼓勵,當他的另一雙眼睛,幫助他看到世界的全貌。驕傲地看著兒子踏出每一個成長的步伐,她有感而發地說:「父母的愛是子女自信心的重要基石,若我們所助的一臂之力,能讓子女的生活多些絢爛色彩,那不就是父母的最大安慰嗎?」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