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氣、土氣、洋氣」---記阿芳步過的旅美歲月


 


駱芳美


 


原文登載於 世界新聞網


http://worldjournal.com/bookmark/16321076#ixzz1eP91wD5z


 


2011/11/11


 


有人以「小氣、土氣、洋氣」來諷刺旅居國外者的言行舉止,但它卻貼切地道盡我二十餘年異鄉生活的成長史。


    拎著行囊抵達異鄉,早半年出國的外子把美國的家整理妥當,外國的第一晚舒適度過,清早熟悉的稀飯,為美國生活展開序幕。燦爛的陽光照進了斗室,得知陪我們一夜好眠的床墊及所有家具,都是外子從學校倉庫中,精挑細選的「上品」。


    有日逛舊家具店,外子拉出一個床墊問我意見,看來頗為破舊,我便搖頭反對,外子才據實告知,這個比起我們目前所睡的床墊都還要新。想起台北家中全新的家具,我眼眶紅了,因未料出國留學會有如此心酸的一面。但想想在舉目無親的異地,要靠外子微薄的獎學金與積蓄負擔學費與家用,需要量入為出,因而開始實行「勤儉為齊家之本」的美德。同學間常互通減價的消息,或為買到便宜貨而沾沾自喜。偶爾逛街,一塊錢以上的東西就覺得貴了。習慣了「小氣」的日子,我們學會感恩,也懂得知足。


    俗語說:「人不親,土親。」留學生碰面,常以家鄉話溝通,所以台語越來越靈光,返台時常有人好奇我的台語功力,我就以「土氣」自詡,並解釋:「是鄉土氣息很濃的意思」。由於留學時所住的小鎮,中國店不多,中國餐廳不是太遠、太貴,就是煮的菜不夠道地,留學生就常聚在一起,互授廚藝,包粽子、做月餅、包包子、蒸年糕等,幾年下來,留學生們手藝大增。有次學校為宣揚中華文化計畫舉辦新年晚會,為增添節目的精釆度,大家把十八般武藝搬出來,載歌載舞。有些從沒跳過舞的,把自己的「初舞」獻給了美國;有些自認書法很糟,寫出來的字竟被美國人視為至寶。留學生雖遠在國外,但卻因著彼此保有的「土氣」而忘卻思鄉。


    然而,「人在異鄉,身不由己」,英文不能不會。第一回上醫院,緊張得像參加英文考試,邊看小抄邊回答醫生問題。有回上課,因聽不懂老師的規定而欠繳作業,甚為尷尬。為能盡速適應環境,我「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努力學習英文,讓它與國、台語並列,成為自己思維與表達的工具。而除了享受家鄉的節日外,也漸能入境隨俗地學習過美國節日。就這樣,不自覺間我染上了「洋氣」,開闊了生活的視野。


    二十年的旅美歲月,一步一腳印地走過。習慣了儉約、珍惜著家鄉習俗、也耳濡目染熟識了異鄉的文化,加總起來,我不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氣、土氣又洋氣」的留美產品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nmei 的頭像
    fenmei

    fenmei的部落格

    f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