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專訪】 記者李怡芸
被誤解的台灣史 揭露歷史真相
明鄭已有諜對諜 清朝就推動全民認同 ...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64397#ixzz2LujBKfOP
元宵節對大甲鎮瀾宮等媽祖廟而言,是一年中請示繞境出巡的重要時日,媽祖信仰在台蔚為特色,大部份的人都認為這是台灣民間自然發展而成。
現任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 任副 教授的駱芬美則指出:「媽祖信仰是清朝統治者的手段。」並在《被誤解的台灣史》書中,歸納整理出「隱藏版」的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故事。
宗教信仰見台人心
談媽祖信仰,駱芬美指出施琅才是最早開始在台灣蓋媽祖廟的人,在此之前,包括鄭成功治台,拜的是玄天上帝或各族群各自的神靈如開漳聖王等。從信仰的多元,也反應出台灣族群多,為了生存長期競爭的情況其來有自,並非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才存在族群問題,而推出全民認同的神祇,則是自清朝即開始推動的統戰手法,時至今日仍可見泉州等地的媽祖廟,總有著強調「閩台緣」、「血濃於水」的廟誌。
駱芬美認為,從宗教信仰亦可看出「台灣人心裡很不平安,最怕的是沒錢」但她也認為,從歷史上來看,自唐山過台灣,賺錢對台灣人一直不是問題,「因為台灣人有種打拚性格,為了賺錢敢拚敢闖」,但台灣人一直以來的問題在於不知如何花錢,「一個社會怎麼花錢,決定了社會的面貌。」現下年輕人對22K的薪資結構感到無奈,駱芬美認為這也是因為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只重賺錢,不重培養人才或社會責任使然。
先民經驗看台未來
駱芬美提出的「隱藏版」歷史,包括一般人以為兩岸政治諜對諜是從1949年後才開始,事實是明鄭時期,當局對在台將領的收買就已存在;一般人以為當年漢人來台是情非得已,但事實是荷蘭時期漢人覺得台灣商機無限,才紛紛渡海而來;一般人以為台灣原住民的頭目制度是部落既有傳統,事實卻是頭目制度乃荷蘭人創立……。有感於台灣學生對於台灣史「陌生得像在讀外國史」,加上這幾年兩岸關係成為重要課題,駱芬美於是將台灣放在世界及兩岸視野中,藉以從歷史中察覺台灣的資源,先民的經驗與思維,進而看清台灣的未來往哪裡去,及如何在兩岸關係中取得平衡及發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