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琴聲
駱芳美
本文原載於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2009/12/15
一天,堂妹打電話告訴我,她返台拜訪我父親的情形,除了訝異年屆九旬的老爸仍臉色紅潤、精神奕奕外,最令她無法忘懷的是,父親在老家門口彈奏的悅耳琴聲。
爸爸未曾拜師學過鋼琴,他對音樂的接觸是從聽我們三兄妹練琴開始的。那時,他在住家樓下開診所,每天門庭若市,幾乎沒有時間休息,而我們在樓上練琴時傳下來的琴聲,就是他忙碌中最好的慰藉,也因此讓他愛上音樂。
在我們逐漸長大、離家求學後,除了母親偶爾應教會邀請演奏,我們小時候用過的琴譜、鋼琴,逐漸在角落中被淡忘。有一天,爸媽在整理家裡,想為鋼琴與琴譜找個出路時,從未彈過琴、卻要比我們惜琴的爸爸覺得,要丟棄留有孩子童年記憶的東西甚是可惜,突然有所悟的告訴媽媽:「把它們留下來,也許我用得到。」
之後,只要父親一有空,他就衝往樓上練琴,從最基本的步法開始,自己慢慢摸索;每次他一進琴房就忘了時間,最讓媽媽受不了的是,爸爸不僅彈得忘情,而且還彈得很大聲,所以每次病人來了,母親都得拉開嗓門叫他,但他卻又常聽不見,媽媽此時只好放下手邊工作,上樓把他請下來,否則病人就看不到醫生了。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寒暑假回家時,我幾乎每天早上都會被爸爸的琴聲吵醒;每次看到此景,媽媽總會感慨的對我們說:「如果你們小時候練琴有爸爸這麼認真,現在可能各個都琴藝超凡了。」
媽媽後來猝然離世,與伴侶鶼鰈情深的父親,曾有一陣子深怕觸景傷情,不敢觸摸鋼琴,因為鋼琴總會讓他想起,當初他們兩人到台南選購鋼琴、及指揮工人把鋼琴吊上住家二樓的情景。
直到有一回,父親跌斷了手,在復健的過程中,他發現練琴有益手指頭的康復,才慢慢的恢復彈琴習慣。隨著手臂與手指頭逐漸恢復正常,他也從彈琴中找到精神慰藉。每當思念起在遠地的孩子們或愛妻時,父親就會打開那架留有家人共同記憶的鋼琴,彈奏著舊日熟悉的曲調。
父親說:「這些音樂讓我找回年輕的記憶,每次一彈鋼琴,就感覺你們都回到我身邊似的。」因此,雖然老舊的鋼琴急需調音,但他堅持否定這個建議,深恐琴會因太舊,而被調音師宣判作廢;同時他也婉拒大嫂要幫他買架新鋼琴的好意。
父親開玩笑的說:「反正我本來就是半路出家,音不準的琴鍵剛好是我彈不好曲子的好藉口。」但我知道,他真正捨不得送走的,是這架鋼琴所有的寶貴記憶。
年屆九旬的老爸時常提醒我:「上帝為人類創造這雙手,真的是很奇妙,不用實在太可惜,所以我要更認真彈琴,用上帝給我的手,去彈奏與讚美祂所給予我每天的生命。」爸爸雖然不是個偉大的鋼琴家,但他對家人的愛、對創造主的感恩及在學琴上的用心與執著,讓每一首從我們老家傳出的樂聲,多了點感人的溫馨。
© worldjournal.com 2009
攝於2008/12/16
留言列表